亚洲韩国精品/97影院秋霞午夜在线观看/天堂电影vip免费在线观看/成片人卡1卡2卡3手机免费看

 
           
 
用創變,改變一切
 

互聯網公司,為什么你討好不了90后?

發表時間:2015-11-10 15:10:12    瀏覽次數:1873
 

    對于很多互聯網公司而言,90后是一個很復雜的詞語。你也知道他們很“難纏”:毛躁、集中力低,難以捉摸、還總是喜新厭舊。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,隨著互聯網產品用戶低齡化現象的加劇,要想在未來5到10年中繼續生存下來,你不可避免地要“討好”到90后。


    事實上,當我們說起“90后”這個詞的時候,大多數情況下并非特指出生在1990年到2000年間的孩子們。90后其實應該被叫做“90代”,泛指在1990年前后出生的那一代人,但為了尊重已有的閱讀習慣,文章里就且把他們稱為“90后”吧。

    無可否認,這個被我們稱為90后的群體,將是任何互聯網公司在未來十年都里無法回避的一塊大蛋糕。

    但與此相反的是,當我與一些70和80后互聯網創業者談論起90后時,見到的往往是無知和偏見。這些將目標瞄準“青年人群”的產品,對用戶的分析和定位卻是建立在某種被過度臉譜化的意淫的基礎上,不僅錯得離譜,還很容易就變成產品和營銷上的花樣作死。

    90后的特點是什么?面對這個問題你可能會很溜地背出一堆如“叛逆”、“自我”、“喜歡新鮮事物”、“缺乏耐心”這樣的詞語出來。沒錯,在“我們的”互聯網上,90后的確是被定義為這么樣的一群人。可問題是,這些所謂的“90后的特點”,哪個不是青春期的熊孩子們共有的特質?叛逆也好,自我也好,與其說是對90后人群的評價,更像是70、80后人群對于自己青春的總結。

    這種誤解的原因在于,在70、80人群中,經驗主義往往占據了思維的主導。當然,這與70、80成長的環境不無關系。從小,我們就一直被灌輸著要聽“老人言”的觀念,而“老人”也一直作為智慧、遠見的代表。于是乎,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,70、80后往往會習慣性地從經驗入手,靠已知的知識來幫助自己作出判斷。

    但在今天,科技更迭的速度正越來越快,科技產品顛覆人們已知世界的速度也不斷加速。人們將一個時代的特征總結為經驗的速度,甚至已經開始趕不上時代本身變化的速度。90后正是在這樣的世界中成長起來的人群,是變革時代的“原生產品”,那些你所不理解、不熟悉的新事物,卻是他們從生下來開始就習以為常的東西。

    在強媒體時代中成長起來的你,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多90后幾乎從不看新聞,卻對那些語調怪誕的視屏脫口秀制作人推崇備至;在實用主義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你,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多90后會因為產品某個按鈕設計不合理,就直接放棄了使用;在節約主義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你,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多90后節衣縮食,卻在購買游戲和虛擬產品時出手大方。

    這種脫節也體現在了對待互聯網產品的觀念上。

    在70、80后進入社會時,時代的主題是“發展經濟”。于是,許多70、80后人群都潛移默化地感染上了“商人”的屬性。當這樣一群人看待互聯網和互聯網產品時,看到的是用戶、是規模、是盈利模式、是流量變現、是IPO、是市場估值、是股價……投入那么多成本搞創新產品有什么用?盈利高的公司才是好公司。于是,在利字當頭的思維引導下,通過借(chao)鑒(xi)國內外已有的成功案例來低風險高回報地“撈一把”,便成為了許多70、80后創業者理所當然的觀念。每當市場上出現一個熱門產品,資本和人力便會蜂擁而上,試圖刮光這口大鍋中的每一勺殘羹,至于“撈一把”之后該怎么辦,Who care?創新這種吃力還不一定討好的事有美國傻佬做,我們跟著賺我們的錢就好。

    于是,面對大洋彼岸傳來的各種明星產品,國內的主題就成了“抄抄抄”,巨頭抄國外的,小公司抄巨頭的,連風投在評估創業項目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來一句“你看國外正火的那個某某產品……”

    和70、80后相比,90后則成長于一個互聯網迅速建立影響的時代,他們所受到的沖擊往往直接源自于互聯網為生活所帶來的改變,而非互聯網為誰賺了多少錢。在這種環境下,90后往往更關注一件產品本身能對生活、對世界造成什么樣的影響。和微軟、蘋果的凈利潤相比,他們更關心微軟的新系統又在哪里做了創新,蘋果的硬件和軟件又突破了什么技術限制,他們不關心亞馬遜的什么業務是世界第一名,他們關心的是“哇,這款產品看上去很酷!”至于誰是世界首富誰的公司富可敵國誰的營業額突破了多少這種被70、80后津津樂道的話題,用一個90后小朋友的話來說就是:“關我毛事?”

    當然,互聯網上也不乏能準確抓住90后的人存在。小米手機不管怎么改始終讓人有一種濃濃的“山寨蘋果”既視感(我知道這么說肯定會被噴),但雷軍玩的是概念,“轉為發燒而生”也好“一塊鋼板”的故事也好,要的是feel,是范兒,是情懷。你買蘋果你就是一隨波逐流的俗人,你買小米說明你是真的懂手機行家——這種潛臺詞可是真的一下子就戳到了視逼格如生命的90后孩子們的心窩里。

    曾經和一個90后的小朋友交流,他說,他最想進的公司中排名第一名的是谷歌,其后是IBM,至于被我們稱作商業傳奇的蘋果則躺在了“完全不考慮”一欄里。他給出的理由是:在谷歌和IBM你有機會改變世界,在蘋果你只能改賣手機。

    我想,這正是許多70、80后創業者無法取悅90后人群的原因。如前文所說,當談論起互聯網產品時,90后看到的看到的是創新,是未來,是意義,而70、80后看到的,是怎么賺錢。世界觀都不同,還怎么在一起?

    互聯網公司,為什么你討好不了90后?因為你從頭到尾都只是在討好自己。

    本文作者:上海萊媒公關創始人 吳娟 轉載請注明出處。努力工作,精致生活。工作請關注新浪微博@吳娟彼岸 生活請移步微信:lyifeng6683 公眾賬號偶爾更新:wujuansh 

 
加入萊媒     服務流程     版權申明
電話:021-58383987    |    地址:上海市浦東新區商城路1900號金桃大廈9層 萊媒數字    |    郵編:200135
滬ICP備:15039398